“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在21世纪前10年,中国引进的外国剧相较以往,题材和原产国显著多样化,剧情和拍摄技巧等也更见功力,日渐进入百花争妍的阶段。 文/《环球》杂志记者吴美娜 “PreviouslyonPrisonBreak…”伴随扣人心弦的背景乐,这句经典的美剧前情介绍开场白又回荡在耳畔,瞬间将观众拉回到10年前的“《越狱》岁月”,那些追剧的时光恍如昨日。
以《越狱》《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东京塔》等为代表,21世纪初(2000~2009年),中国观众熟悉的美剧、韩剧、日剧等魅力不减,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电视剧也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 这一阶段,网络分享平台初步兴起,与传统的电视放送形成配合,给剧迷们奉送了一波又一波新鲜福利。 百花争妍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在21世纪前10年,中国引进的外国剧相较以往,题材和原产国显著多样化,剧情和拍摄技巧等也更见功力,日渐进入百花争妍的阶段。 对中国引进剧有过系统研究的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滕继果对《环球》杂志记者分析说,21世纪前10年,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中国经济加速发展,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包容与自信,这一特质也深刻反映在中国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采借上,尤其体现在央视对外国剧目的引进上。 以央视为例,新世纪前10年中国引进剧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飞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央视引进外来剧约55部,90年代约133部,而21世纪前10年就达到了202部之多,超过八九十年代总和。
二是欧美日剧强势霸屏,韩剧异军突起。
在21世纪前10年引进的202部外来剧中,美剧24部、日剧25部、意大利剧22部、法剧17部、英剧14部、德剧10部,占比%;同期韩剧28部,占比%。
韩剧尽管在中国市场起步较晚,但很快获得长足进展,短时间内培养了相当庞大的稳定受众群,并建立了良好的媒体合作关系,为韩剧在中国的流行积累了高人气。
三是海外剧引进更为多元。
进入21世纪,央视不再仅从美欧等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剧制作强国引进剧集,还将目光投向近邻及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印度、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家的电视剧开始登上央视舞台。 此外,引进剧题材也更加多元,涵盖政治、军事、探案、爱情、家庭等各类社会题材,娱乐特色进一步凸显。
其中,第一部引进的泰剧《俏女佣》于2003年走进央视荧屏,但关注度不高。 2006年第二部泰剧《凤凰血》露面央视,在CCTV1与CCTV8轮番播映,观众反应热烈,也借此真真领略了泰国的独特风情。
泰剧真正进入中国市场是在2008年,这一年有《卧底警花》和《甜心巧克力》两部泰剧在央视八套上映。 到2010年,又有《伤痕我心》、《满天繁星》和《沙子宫殿》等三部泰剧轮番上映。 悄然触网 《越狱》《大长今》《冬季恋歌》等电视剧热播的岁月,正是中国人围绕美剧、“韩流”等文化现象展开激烈探讨的年代,其中美剧最具话题性。 有评论这样说:在美剧迷眼里,《越狱》不只是一部情节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好剧,更是(电视剧领域)一个时代的标志。 生逢网络时代,《越狱》传播速度远非同为经典美剧的《老友记》可比拟。
通过《越狱》,中国人知道了“季”这个概念,知道网络上有个“只干活不拿钱”的字幕组,美剧的风潮随着《越狱》开始在中国盛行。
迈克尔·斯科菲尔德、T-bag等角色深入人心,看似负面的主题,实际正能量爆棚,并揭示出复杂的人性内涵。 同时期,另几部剧集,也共同见证了美剧在中国从电视、DVD转向网络平台的过程,比如《24小时》《迷失》《绝望的主妇》《实习医生格蕾》。
“腾讯娱乐”在《中国人的海外剧进化录》专题中点评道,如果说《迷失》像一部结合了冒险、神秘、科幻的大型真人游戏,带领着你不断踏上惊险旅程,那么讲述美国几个已婚妇女日常生活的《绝望的主妇》成功之处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在4位女主角身上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
不管是苏珊的天真、布瑞的完美、勒奈特的精明还是盖比的虚荣。 时代缩影 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认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物质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变迁速度往往是很快的,而制度与观念等部分的变化则较慢,这就产生了一种迟延现象。 他认为,有的迟延现象可延续较长的时间,有时甚至达数年之久,这种迟延产生的差距即文化堕距。
从这一角度出发,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们文化生活的更新关系逻辑微妙。
新世纪初引进剧呈百花齐放态势的同时,也反映了在社会发展和家庭伦理等领域人们的思维变化。 专家认为,一是爱情婚姻家庭伦理观念的重塑。 进入新世纪,中国人的爱情观、婚姻观与家庭观更加自由与开放,诸如《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等类型的引进剧在此背景下闪亮荧屏;二是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更为强烈。
《大长今》《丑女贝蒂》等励志与成长类引进剧的热播与此形成呼应;三是法治观念得以进一步普及。
以《雷霆特警》《卧底硬汉》为代表的警匪类引进剧在此阶段大量涌现。 “21世纪前10年,中国大地到处流传着梦想、激情与奋斗的故事。 10年间,中国的综合国力变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也更具文化自信,对外来剧的选择、引进步子越来越大,这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来说是双赢。
”滕继果说。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剧译制教研室主任马建丽对《环球》杂志记者分析说,过去中国在影视剧领域一直是逆差状态。
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中国电影、电视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通过这些影视剧,世界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来源:2018年11月28日出版的《环球》杂志第24期《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 2019/01/11压实责任集中力量 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 2018/12/2800年代:引进剧全球化
- 2018/12/121亿报价胡歌淡然拒绝 明星真人秀身价比
- 2018/12/0310余名“海归”代表相聚厦门参访陈嘉庚